如何選擇工業清洗劑?
怎么樣的工業清洗劑才是好用的,選擇時需要參考哪些性能指標嗎?
選擇工業清洗劑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情,要兼顧考慮多個方面,選擇不當,不但達不到清洗的效果,而且還會損壞工件,“賠了夫人又折兵”。選擇工業清洗劑時,一定要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考慮。
一、 酸度
任何類型的都是必須嚴格控制的技術指標。特別是溶劑型清洗劑,酸度指標更為重要,因為所清洗的工件都是成品,大多不做任何處理,清洗劑的好壞,直接影響到所清洗工件的品質。所以酸度指標代表了清洗劑的穩定性和對所清洗工件的質量保證。如目前市場上所使用的氟烴,氯烴,溴烴,烴類和醇類等清洗劑,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酸度,同時為防止在儲存和使用過程中發生變化,必須在出廠時加入各種穩定劑和抗氧劑使之穩定,以防止在使用和加熱過程中產生分解。因為上述物質分解出的酸性物質如HF,HCL和HBr等,在遇到微量水時成為酸,酸度升高后,不僅對清洗的工件有影響,使金屬表面失去光澤,元器件受損;而且在酸性介質的長期作用下,不銹鋼設備也會被銹蝕。所以上述清洗劑都要添加穩定劑。如果穩定劑的選擇不好或加入量不夠,清洗劑在反復加熱和與大氣接觸中,也會發生酸度升高或產生氧化分解,使清洗劑品質變壞,導致工件等發生銹蝕。
二、水分
溶劑類清洗劑的含水量也是十分重要的指標,原則上水越少越好,但大量生產和使用不可能做到完全無水,而每種溶劑又都有一定的含水量。有的與水完全互溶,如低級醇,酮類和部分醚類;有的在一定溫度下有一定的飽和溶解度,如烴類,氟烴,氯烴和溴烴類等,水分超過飽和溶解度,就發生分層現象,并把溶劑中的穩定劑抽到水層中來,使溶劑(清洗劑)的穩定性變壞。同時有水存在,清洗劑中游離的Fˉ,Clˉ和Brˉ離子與水生成酸,在加熱使用中形成惡性循環,酸度就越來越高。因此,清洗劑中的酸度和水分是兩個互相依賴的指標,直接影響清洗工件的品質。如有的工件清洗后,失去光澤或在工件上留下水紋,就跟酸度和水分有關。
三、 不揮發物(殘留物)
清洗劑中的不揮發物含量的多少,直接影響清洗的工件的清潔度。由于清洗的工件是在清洗液中浸泡,然后讓其自然干燥,則清洗液中的不揮發物就可能直接粘附在工件上。若是電子元器件,就會影響其電性能,特別是PCB板之類微電路器件,附在板上的離子數是以每平方厘米多少μg(NaCl μg/cm²)計,要求越低越好,一般出廠時控制在10ppm以下。這是根據國內外生產單一溶劑型清洗劑的企業標準。
四、毒性
毒性是清洗劑能否使用的一個重要指標。它雖然對清洗的工件沒有直接的影響,但對人類和環境有著深遠的影響,也是我們今天是否取舍它的一個主要因素。清洗劑的毒性大小,是在動物實驗和對人體生理實驗的相關基礎上確定的。嚴格來說,任何化學溶劑都是有毒的,只是大小之別。而毒性的大小和對人體的安全范圍及采取防范措施,只有通過嚴格的動物實驗得出。即每公斤體重的動物所能承受的計量。雖然許多化學品前人都做過相關的毒性實驗,是有據可查的,但現在的清洗劑并非純品,資料上的數據可以供參考。而混合物只有通過真正的動物實驗,以確定安全濃度范圍,為生產者和使用者建立起安全的保護措施和注意事項。
五、技術方面要求
用于工業污垢清洗的化學制劑,一般應滿足下述的技術要求。用于不同的清洗目的與清洗對象的清洗劑,對于這些要求可以有所側重或取舍。
(1)清洗污垢的速度快,溶垢徹底。清洗劑自身對污垢有很強的反應、分散或溶解清除能力,在有限的工期內,可較徹底地除去污垢。
(2)對清洗對象的損傷應在生產許可的限度內,對金屬可能造成的腐蝕有相應的抑制措施。
(3)清洗所用藥劑便宜易得,并立足于國產化;清洗成本低,不造成過多的資源消耗。
(4)清洗劑對生物與環境無毒或低毒,所生成的廢氣,廢液與廢渣,應能夠被處理到符合國家相關法規的要求。
(5)清洗條件溫和,盡量不依賴于附加的強化條件,如對溫度、壓力、機械能等不需要過高的要求。
(6)清洗過程不在清洗對象表面殘留下不溶物,不產生新污潰,不形成新的有害于后續工序的覆蓋層,不影響產品的質量。
(7)不產生影響清洗過程及現場衛生的泡沫和異味。
(8)清洗劑不能是易燃、易爆物,或對所需清洗的產品或設備具有某種潛在的安全威脅。
(9) 清洗劑要求盡量做到無磷環保,并減少COD值。
其他類似問題
我有更好的答案
- 評論列表(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)
-